从声蕴谈起

date
Sep 11, 2025
slug
from-the-voice-fell
status
Published
tags
随想
summary
type
Post
 
最近我在看一部老剧《天道》,芮小丹在丁元英家里听了一曲《天国的女儿》,当场被震撼,仿佛整个人被声音带到了另一个世界。这其实就是入了忘我的体验。佛家会通过某些神秘主义的修习,比如冥想、入定,试图达到忘我,但毕竟极少有人能体会。而声音却不必如此繁复,只需一瞬,就可能接近甚至抵达这种愉悦的境界。声音从来不仅仅是物理的震动,它是感官的入口,是心灵的钥匙。
不知道你是否体验过 ASMR?抛开它的擦边色情,仅仅感受声音带来的奇妙体验:轻声低语、纸张摩擦、指尖敲击,会带来“颅内挠痒痒”的感觉。这类声音的奇特之处在于,它能绕过理性思考,直接触及神经系统,让人放松、愉悦,甚至出神。
对声音的感受,往往是内向的。当你真正去听的时候,需要专注,需要安静,需要时间。声音直接投射到大脑,你体验它,感受大脑对它的回应,随着时间和节奏的流淌,泛起涟漪,情绪慢慢递进,最终与之共振。哪怕没有神秘主义的极致体验,忘我本身也是极好的。
若干年前,声音是人们主要的娱乐载体。那是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,也是我们的年轻时代,是一群如风的少年,飞驰在乡野田间,听着那个光辉岁月。那个时代的气质缓慢流淌,如同音乐一样,不可快进、不可倍速。与今天截然不同——当下的时代,是色的时代,眼睛取代了声音,成为主宰。
色蕴对眼根,而眼太快。眼的快带动心的快,最终规训了我们的感受力。我们已经难以阅读冗长的书籍,难以观看冗长的电影与电视剧。更快的短剧、更快的书评、音频,以及二手的知识,都试图让我们用更少的感受去“感受”更多。前一个感受,是我们亲身发射并接收到的真实世界;后一个感受,是对前者的再感受,是经过理性、分析、快感加工的二手体验。
我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回到第一个感受。去感受真实的声音、真实的气息、真实的人与事——不追求速成的刺激,也不满足于泛化的情绪。去感受具体的人、具体的事与物,不让心被抽象和滥情所麻木。去感受细微的变化,感受内在的涟漪,而不是习惯性地滑过、无感、木然。
这种专注于真实、细微、第一手的体验,本身就是一种修行。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时代里,诸君,让我们努力停下脚步,慢慢去听、去感受、去体会吧。

© ash 2021 -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