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一的我

date
Sep 9, 2025
slug
the-unique-me
status
Published
tags
随想
summary
type
Post
我觉得,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分为两部分。一部分是公共的,是在社会关系中被需要与看见的“我”;另一部分是私人的,是只属于自己,独一无二的“我”。这两个我,在不同的时代下,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。

公共的我

一个人是谁,常常是通过会什么来定义的。所以人们初次见面,往往会问:“你是做什么的?”——这其实就是在问,你掌握了哪些技能,你依靠什么谋生。在组织里,你是那个叱咤风云的救火队长,还是那个经常需要被人擦屁股的菜鸟,评价标准也几乎完全来自经验和能力。知识与技能,是别人眼中的你,是你能带给他人的价值所在。这种“我”更多的是集体的、公共的。它是一种角色,是知识和技能的化身。

私人的我

我独自的个人经历,是另一个私人的我。我的成长轨迹,我读过的书,看过的电影,路过的风景,碰到的人,以及由此而触动的心和感悟。这些构成了狭义的私人我;推广开来,我与家人,与朋友,与每一个鲜活的人,所共同的经历,构成了广义上的私人我。这些独属我的经历,不可被复制,也无法被AI替代。

何为贵

在AI高速发展的今天,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容易获取,经验可以被模拟,公共的“我”逐渐失去了它的稀缺性和决定性。唯有私人经历,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存在。那一段段亲身体验、一次次心灵触动、一次次选择和错过,才构成了我独特的价值。
所以我的收藏,不再是一部部砖头大的书籍,我觉得知识不再重要;也不再是各种最佳实践,我觉得经验不再重要;也不再是别人眼中的荣誉和标签,我觉得外在的认可不再重要。真正值得收藏的,是那些只有我经历过的瞬间——一次直面自我的自省,一场身心投入的旅行,一场聚餐,一次对话等等。
保留“我”,其实就是保留这些瞬间,不要让它们悄然流逝,我们要一点点的累积,它们最终会成为回答“我是谁”的最好答案。
 

© ash 2021 -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