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be coding
date
‣
slug
vibe-coding
status
Published
tags
随想
summary
type
Post
若干年以前,人们争论的话题是 vim 和 emacs,是 C 和 Java。若干年过去了,人可能都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是依然爱好争论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就有话语权的纷争,仿佛自我的价值就在于说服他人。
当然了,话题变成了今天的 vibe coding。
我站哪队
骑墙打太极,守我中庸道?虽然我一般都是这种操作,但是对于 vibe coding,我是旗帜鲜明的支持!任何人,若外行,若新手,若熟手,都应该立刻拥抱 vibe coding。你说为什么没老手,因为我也不是老手,没有话语的份。
就我自身的感受,从 GitHub Copilot 出世起,AI 在编程领域是实打实地给了我效率的提升,大幅提升。它不只是让我少打一行代码,而是让我更容易进入“心流”状态,甚至是赋予了我一种掌控的感觉。
合适的体位
问题的关键,在于我们如何找到与 AI 一起 vibe 的合适体位。人们争论的焦点往往也就是这点:时间和感情都投入了,要么是获得的反馈不爽,要么是某个痛点痒点,它死活抓不到,而心生怨念。凡此种种,都是着了贪嗔痴,既没有摆正 AI 的位置,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。
她的成长
遥想那年,Copilot 还是个含苞待放的小姑娘,所做之事不过端茶倒水,补全代码而已。我当时的感觉是:这样就挺好的。我输入主语,她补上宾语;我输入宾语,她补上定语。说一唱一和是贬义,但完美契合这种感觉。她还时不时献上一份 snippet,让你耳目一新,忍不住称赞。
这是纯真年代。你是主人,她是丫鬟;你是主导,她是点缀。更重要的是,你是大人,她是小孩。她的一言一行,哪怕偶尔出格,都是在你的监护之下。是你对她的行为负责。正是这种负责,使得关系明确,期望具体。
在后来,她长大了,能够独立行事了,慢慢就变了。她有了自己的心思,不再满足于听你吩咐、端茶递水,而是会主动提议,甚至径直动手完成一整段功能。她会搭建起一个模块,写出一串逻辑,从无到有,交到你面前。
问题也就随之而来。她的心思越来越复杂,常常超出了你原本的掌控力。她不再等你下达指令,而是照着她的理解一路走下去,有时甚至和你想要的方向南辕北辙。你也在这过程中渐渐松了手,不再事事负责,而是放任她去折腾。个中缘由,可能是懈怠,可能是懒惰,反正是你,决定赋予她自由。
可自由的结果,往往不是自由,而是摩擦。她写出来的东西不合你意,你指责她不懂规矩;她则觉得自己已经尽力,何必挑剔。你们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“我主她从”,变成了充满拉扯的博弈。于是,混乱、失败与相互的责备,就这样在彼此的期待落差中滋生出来。
我所说意
我的意是,vibe coding 的本质,是一份关系。她不是工具箱里一把冷冰冰的螺丝刀,而是一个需要你来主导的伙伴。你若放任,就必须接受混乱与失误的结果;你若管控,就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打磨与约束。这是一种选择,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比例。
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vibe coding 不能放弃。无论是新手还是熟手,她都在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的效率,拓展我们的可能。至于你和她之间,是主导多一点,还是放手多一点,那就是一段持续的修行了。